扫一扫
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重庆社区民警在滚滚热浪中巡逻走访
近日,重庆地区持续高温,气象部门多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7月31日,记者走进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分局、南岸分局,跟随社区民警,体验他们高温下的工作。
11时:记者从晒得发烫的汽车坐垫上“弹”起来
9时整,渝中分局大阳沟派出所刚开完早例会,社区民警张瑞峰正赶往大井巷社区警务室。
一到警务室,张瑞峰就拿出一张刚办好的身份证出门了。张瑞峰说,90岁高龄的刘正元是一名孤寡老人,这大热天的不能让他跑路,张瑞峰要给老人送身份证。
刘老住在一栋老式单体楼的9层,一上楼梯,就像进了蒸笼。刘老接过身份证时,一个劲儿地夸张瑞峰:“你们真是服务到家了!”下楼时,汗水湿透警服的张瑞峰说,民警多流汗,群众才能少跑路。
11时整,室外气温已达39摄氏度,记者“转战”渝中分局两路口派出所,遇到去检查辖区宾馆消防工作的社区民警陈文。刚一上车,记者一下子从被晒得发烫的坐垫上“弹”了起来。
16时:打碎的鸡蛋在石板上10分钟就熟了
14时整,记者驱车来到南岸分局涂山派出所,随同社区民警王珊进村入户开展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登记。驾车颠簸了近半个小时后,王珊要记者下车,原来前面全是羊肠小道。
记者发现,王珊开展入户登记时,写字的右手上戴上了白手套。“大热的天戴上手套,你不嫌热呀?”记者问。“天气太热,手上的汗水往往会打湿登记簿,会让登记簿上的信息模糊,就只有这样了。”王珊解释说。
15时45分,室外阳光没有丝毫减弱,记者来到南岸分局南坪派出所,跟随社区民警罗勇处理一起养鸡引发的纠纷。居民张某向派出所反映,楼下李大妈在阳台上养鸡,虽与她交涉过,但她还是我行我素。罗勇敲开李大妈的家门后了解到,原来她的女儿正坐月子,乡下亲戚送来几只正下蛋的母鸡。因条件所限,她把鸡养在了阳台上。
记者跟随罗勇上楼下楼跑了四五趟,又是安抚张某,又是给李大妈做工作,双方的气渐渐消了。随后,记者跟着罗勇来到物管公司。经过协商,物管公司的负责人同意将空闲的库房暂时借出来让李大妈养鸡。
临行前,记者拿出2元钱向李大妈买了一枚鸡蛋。在回派出所的路上,记者将这枚鸡蛋打碎在石板上做实验:仅仅10分钟,鸡蛋就熟了。
22时30分至次日凌晨5时:社区民警在热浪中巡逻穿行
夜幕下的重庆更加闷热。
渝中分局石油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刘玉整齐着装走向巡逻区域。刘玉说,民警们将一夜不停地巡逻,次日凌晨5时才“收兵”。
8月1日凌晨1时,记者跟随渝中分局上清寺派出所邮政局巷社区民警翟娟巡逻时,发现她身体轻轻发抖。记者上前询问,她说天气热过了头的时候往往会感觉有些发冷。随即,她拿出藿香正气水,一口气喝了两瓶。
凌晨2时,渝中分局领导来到医学院路,给正在巡逻的社区民警送来了降暑药和清凉饮料。
凌晨5时,曙光初现。这又是一个高温橙色预警日,民警将一如既往地在高温炙烤下奋战。
新疆库尔勒交警警服和白手套被汗水湿透
7月25日以来,被热浪包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日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地面温度超过60摄氏度。
7月29日13时50分,记者来到库尔勒市人民路口。记者发现,高温并没有影响民警们的工作:库尔勒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人民路中队中队长李春雷正在一丝不苟地指挥交通,指导员艾克然木在路口认真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民警曹鲁梦在对一名交通违法的司机进行耐心教育。尽管警服和白手套都被汗水湿透,但没看出他们有一丝的焦躁和不耐烦。
“高温之下,群众的情绪容易激动和烦躁,我们就更应该保持冷静,多一些耐心和关心,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曹鲁梦说。据记者观察,在短短的10分钟内,执勤民警先后对3辆摩托车和2辆汽车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没有一名当事人提出异议。
高温酷暑没有影响到民警执勤的有序开展,更没有降低民警服务群众的热情。7月28日21时53分,在一辆从轮台开往库尔勒的班车上,一名维吾尔族孕妇突然要生产。库尔勒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接到求助信息后,打开双闪灯及警灯,护送班车来到医院。在民警的协助下,产妇被迅速送到妇产科,最终母子平安。
为了做好高温下执勤民警的防暑降温工作,库尔勒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每天两次给一线执勤民警送去绿豆汤、矿泉水等。他们还调整勤务机制,增加执勤民警的换班频率,执勤时间由原来的两小时一换班调整为一小时一换班。各大队领导每天12时至14时到辖区主要路段执勤,让一线民警得到适当休息。
安徽合肥59岁乘警每小时巡视一遍“绿皮车”
8月1日,安徽省合肥市气温达到37摄氏度。记者来到了合肥火车站,亲身感受暑运的“烤验”。
记者刚踏入“绿皮车”,一股热浪迎面袭来,让人有些招架不住。
值乘这趟列车的乘警,是合肥铁路公安处的刘全生。老刘今年已经59岁了,因为暑运期间加开列车比较多,警力紧张,老刘便不顾自己血压高,主动请缨上车。“再过几个月,自己就到了退休年龄。说句心里话,干了几十年乘警,自己还是挺留恋这份工作,所以能干还是多干一点。”老刘向记者说。
记者看了一下温度计,车厢内温度达到48摄氏度!此时,刘全生的衣服早已湿透,但他仍然一丝不苟巡视车厢,对行李物品和旅客身份进行细致检查。遇到小朋友或者老人,他会关心地告诉他们的家人要多留意。每一个小时,他都会去车厢巡视一遍。记者估算了一下,在列车超员、车厢过道里都站满人的情况下,从车厢这头巡视到另一头大约需要40分钟,也就意味着,例行巡视完一遍车厢后,老刘坐下来休息大约20分钟后又要开始下一个巡视工作。在拥挤、闷热的车厢内,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由于列车超员没有座位,老刘自己带了个小板凳,间休时就在车厢的小角落里喝一口水,休息一会儿。
采访中,记者对老刘带上车的一个小药箱产生了好奇。老刘介绍说,小药箱里装着仁丹、风油精、十滴水等防暑药品。“在高温闷热的车厢里,年老体弱的旅客容易中暑,这些药品就能派上用场。”老刘说,上一趟值乘时,由于车厢温度高,一名中年妇女突然晕倒在车厢里,他就是用小药箱的药品对她进行了临时急救。(郑欣 马良 王新星 朱祥明 霍振友 关清 喻超)